2019-12-05 17:54:47 西藏人事考试信息网 //xz.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西藏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模拟题-古诗文客观阅读题1,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考试交流,政策解读,备考资料下载请加【2020西藏公务员考试交流群汇总】,更多资讯请关注内拉萨华图微信客服(xzhuatu13),咨询地址:新藏大对面300米处华图教育,拉萨华图近期课程咨询电话:400-036-6665。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解 析】本诗是一首旧题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A.有误,前两句朋友为诗人设盛宴款待,可诗人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所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是错误的
【答 案】选A。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破阵子”是词牌名,“角”和“五十弦”都指军乐器,“炙”代指牛,“沙场”即“战场”,“的卢”,良马名,是一种烈性快马,“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是“可惜”之意。
B.这是一首寄赠之作,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深夜酒醉之时,一次又一次地挑亮灯芯,久久地端详着那柄寒光四射、曾伴随自己征战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
C.词的下片写将士们骑上骏马,神速出击,弦鸣箭发,虽然没作更多的战争描写,但是却令人仿佛看到敌人被打得纷纷落马,狼狈逃窜的情景和战斗结束后军歌嘹亮,旌旗招展的胜利画面,表达出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D.词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可以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读出,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 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A.错误,词中的“八百里”代指牛,“炙”指烤熟的牛肉;
【答 案】选A。
3.选出下列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本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之时,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B.首联与颈联都描绘了山西村的人情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之情。
C.颔联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人生思考。
D.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体现了陆诗章法整齐谨严的特点。
【解 析】比喻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通过探索去发现答 案。
【答 案】C
4.下面对《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诗的前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颇有情致:诗人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那是自己不久前遗失的一件物品。
B.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C.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D.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解 析】本诗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A.有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运用的是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不是议论、抒情。
BCD.正确。
【答 案】选A。
5.选出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怀酒长精神。
A.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B.“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惊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而写的,诗中引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遭贬被害的朋友。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解 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ACD.正确;
B.错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
【答 案】选B。
6.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边塞去慰问将士。
B.颔联运用比喻,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兜,诗中有国,堪称干古绝句。
D.尾联写“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解 析】颈联描写了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并非明媚秀丽。
【答 案】选C。
7.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兴(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A.首联借景抒情,渲染悲凉的气氛,并奠定整首诗的基调。
B.他不仅仅是悲秋,更是因看到秋天的萧瑟气息而想到国家的衰败,故乡的凋敝,蕴含着悲国悲乡的感情。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他日”是指“来日”。
D.《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拖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
【解 析】《秋兴八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BD.正确;
C.错误,“他日”即“往日”。
【答 案】选C。
8.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 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ABC.正确;
D.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诗人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 案】选D。
9.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解 析】《送魏大从军》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赏析的能力。
ACD.正确;
B.错误,本题颔联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而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答 案】选B。
10.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交代了一个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即将与友人分手,于是在靠江的高楼上为朋友饯行。
B.次句表面上只说风雨入舟,也兼写出友人入舟;一个“凉”字,既是身体的感觉,也是心理的感觉,寓情于景,耐人吟咏。
C.后两句写自己与友人分别后,夜难成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一声声闯入梦境,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D.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是虚拟,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解 析】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
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二个方面:1、鉴赏诗歌的语言;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C.“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
【答 案】选C
翻译 :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二.古诗词赏析(共8小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词中“关河”指的是 山川险要处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
【解 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出自《放翁词》,作者是南宋词人陆游。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
关河:关塞、河流。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2)本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BC.正确;
D.错误,“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意思是诗人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老死在沧州,表达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答 案】选D
【答 案】(1)山川险要处
(2)D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州!
12.阅读下面的诗和词,完成第下列各题
(Ⅰ)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Ⅱ)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的人是 苏轼 (姓名)。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 两处加线句都运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描绘了作者被贬时的美好追求。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D 两个作品选段都抒写了作者面对人生的不如意而积极向上的情怀。
【解 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词作鉴赏能力。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结合知识积累推断诗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当时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苏轼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所以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的人是苏轼。
(2)本题考查学生诗句的赏析,要熟读诗句,把握作者情感和意图。
ACD.正确;
B.错误,“千帆过”“万木春”,包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并不是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答 案】选B
【答 案】(1)苏轼
(2 )B
1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鸭,一点飞鸡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影下”写出飞鸿 速度之快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落日残服点明时问是傍晚时分。
B.“一点”形容天空中的鸿雁数量之少。
C.此曲格萧瑟之景和线丽之最巧妙融合。
D.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解 析】这是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1)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点飞鸡影下”句意: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影下”写出“飞鸿”速度之快。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
【答 案】选B
【答 案】(1)速度之快
(2)B
译文:
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的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14.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解 析】此题考查对哲理诗的赏析能力。《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诗句的大意,要注意诗句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ACD.正确。
B.有误,“闻说”即听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选项中“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有误。
(2)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并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面对“浮云”,“不畏”二字,写出了态度: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哲理:喻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答 案】(1)B。
(2)喻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另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解 析】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本题考查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第一句诗中的“岱宗“指的泰山,而不是拟人的手法。故A错误。
(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答 案】(1)A
(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站的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说说颈联蕴含的哲理。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点明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千。
C.尾联点明酬赠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D.全诗感情真挚,始终充满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 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理解诗歌中的哲理,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颈联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这两句是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因此,我们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
(2)D“始终充满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错,诗歌的前两联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答 案】(1)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
(2)D
参考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17.阅读《论诗》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1)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风骚”指各个时代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 诗作力求创新,反对机械模拟古人。
C.“才人”是指像赵翼一样的文人。
D. 本诗体现了诗人“厚古薄今”的观点。
(2)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调张籍》中写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赵翼却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 韩愈是对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
B. 赵翼是对两位诗人的故意贬损。
C.“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角度说的。
D.“万口传”表现了李杜诗歌流传的广远。
(3)下列诗句不是关于诗歌创作诗句的一项是 D
A.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B.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C.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 析】《论诗》七言绝句,借议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观点。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A:理解不正确。“风骚”诗篇文章以及名气;
B:理解正确;
C:理解不正确。“才人”是指有才华的诗人;
D:理解不正确。本诗体现了诗人“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的观点。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A:理解正确;
B:理解错误。赵翼不是对两位诗人的故意贬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的一些观点。;
C:理解正确;
D:理解正确。
(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A:是;
B:是;
C:是;
D:不是。写等人不至的无聊。
【答 案】
(1)B。
(2)B。
(3)D。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如今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18.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对苏轼《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
B.上阕写眼前之景,这里没有市朝的喧闹之声,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C.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D.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2)发挥想象,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来描绘上阕的画面。
【解 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1)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伤时、同情人民的疾苦、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等。要结合内容细心体会。“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作者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所以第四个选项是错误的。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概括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综述为: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答 案】(1)D
(2)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像初生的婴儿把娇嫩的手臂伸到溪水里。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翻译: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编辑:zhengcongxu)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教师招聘学科笔试模拟题